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還是回到原點了」


「還是回到原點了」

在連續兩次過了八段審查,第一次審查後,原本期望這一次能更上一層。結果竟然第一次審查都過不了。

今年五月的京都還很冷,白天15~17℃、晚上6~9℃,日本的櫻花普遍晚開和台灣剛好相反,可能是天氣冷的關係吧。為了適應環境和加強訓練,4月29日提前到了大阪,看過都道県府的全國大會之後,來到姬路市,今年有了原本希望參加京都大會出場的顏坤煌館長陪伴比較不會孤單。4月30日上午,大川 透先生安排了今年的審查員鈴木 康功範士,為我們作審查前的講習會。參加者除了我們兩人外尚有當地人士,其中一位是兵庫県會長73歲的河野 修一郎。他是畢業於日本国士館大学,當了老師卻因工作關係劍道修練停止了二十多年,所以現在還沒升到八段,年輕時是出名的選手。講習會於姬路市獨協大学劍道場進行,是一個兩個比賽場地還大的專用道場,看到日本人在運動設施的投入心裡非常尊敬,台灣的大學反而是以營利為目的,真是……。講習會完後,晚上又到姬路市劍道館和七、八段的高手稽古,綜合兩次心得,加上指導老師說OK,5月1日輕鬆的來到京都審查會場,第一天的審查會已經進行到第二階段了,兵庫的河野先生過了第一關(過了很多次了)在準備第二關的審查,靜下心來見學我沒過的二次審查,最後成績公佈有九位合格,其中有兵庫的河野 修一郎先生,73歲最年長者。真恭喜他,而我也吃了定心丸,去年11月,兩天才八人合格(合格率0.5%),現在一天就有九名合格(合格率1.3%,加上去年形不合格補考形,為十名)。並且包含了河野先生。在姬路講習會中,我是比他好很多的,所以想是穩的了,連晚上睡覺都作夢了。5月2日下午終於輪到我出場了,心想一定要好好表現,何況對手看起來了不怎麼樣。和兩位對手各打了兩分鐘,退場之後,自己就知道了結果。毛病又犯了,心急氣燥,想要很快的打出有效打擊,在沒有機會卻強行出刀,自然落空的機會就多了。有有效打擊,但無效打擊更多。八段是要求在合理之下出劍,這些道理都懂了,也過了兩次的第一關。回想還是「心」的問題,畢竟還不完全了解八段是要求什麼,有的師範要求開始後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初太刀」,有的師範說兩分鐘內只要有(一本)的有效打擊就好了,不要無頭的出刀,參考合格者的CD就很明白了。檢討的心得是平時稽古時的心態要養成考試者的方法,甚至日常生活也要有此心態。「急」不得,當然以上講的是要在 氣、劍、體,一致的打擊要領之下。此次京都大會有段意外插曲,是我要下場前看到福本 修二範士搖醒在打盹的武安會長,手指著我,心想莫非會長要看我的表現?(不要再犯了八段考試的錯誤,表現一下)。我的對手是広島的秋武 正憲教士,大我一歲,個子不高,開始後一陣對峙,他出手打我的面被我檔開,再一陣對峙,我ヤ一メ之後出手擊出一個很漂亮的「面」,三位裁判都舉手了(沒用旗子)。心是貪的,還想取得第二勝,不久時間就到了(從敬禮開始120秒)。下了場互相再坐禮致意之後,忽然有一位不認識的日本人,前來打招呼,當時以為是粉絲,應付一下,他說以前在台灣的台北美上美日本公司,我馬上想起是吉岡先生,已經三十幾年沒見過的人了,都忘了他的長相,也變了許多,更是意料之外的事。他是我的客戶,幫助我當時很小的公司很大的人,也參觀過我的劍道比賽大會,平常交情也不錯,只是後來因工作關係調離台灣,再也沒連絡過。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會參加京都大會,而出場也只是三天當中的兩分鐘,可見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與決心來找我。三十年不見的好朋友突然見面,心情可想而知,正在含著淚水高興聊起當年時,有人拉了我一下說「會長在找你」,原來武安會長跑來選手席這裡來找我,握著我的手「許さん、すばらしい"面"ですね~、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真感到無上的光榮,八段失敗的心情一掃而空。原本要參加京都大會出場的顏坤煌館長也參加了朝稽古及多次的合同稽古,和許多七、八段的劍友交流,多少彌補因故不能上場的遺憾。這次除了顏館長之外,何明華先生再次上場,表現不錯,另外有幾位年輕劍友自費前往見學,提昇自己劍技與觀念,難能可貴。人生際遇變化無常,學習劍道卻給了我一條長遠的道路,遵循目標、克服困難、努力向前、常有收獲、得失之間,依心境抉擇,而有喜怒。正正實實的打擊、劍正、心正,朋友就多了,酒逢知己,他鄉遇故知。真是快樂的人生。


※影片部份是由林益誠先生提供。


審查一


審查二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東京八段審查會


十一月末的東京,濕冷的空氣令我這個來自亞熱帶的台灣人提早進入冬天的感覺。
參加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東京舉行的八段審查會,雖然是第二天了但前一天963人應考,最後只有四個人合格,最大年齡58歲,向同行的朋友說:我不用參加了。第二天888人第一次審查合格者不到75人,最後還是只有四人合格,兩天平均合格率不到0.5%,雖然我在第一次審查時過了關,結果還是沒有達到合格的標準。
儘管是這麼嚴格的考試,參加者卻一年比一年多,很多人是像我一樣,甚至比我更多次的失敗,依然年復一年。八段在我心中已如天上浮雲,現今來參加的原因,只是為了要追求合格標準,平日練習才有目標,我想大多數的參加者都有這種想法。
十一月初因國際社會人劍道俱樂部國際親善劍道大會的機會,參加了「段位審查講習會」,相同於正式段位審查方式,但由六位審查員在審查後各就你的缺點現場告知並給予書面,而正式審查則就個人需要用印好的明信片內容勾出簡單回覆,而我這次(講習會時)的缺點當中有一項是稽古衣退色了。想來也是,在台灣新年拜天公不也都穿最好的衣服嗎?那表示慎重。
第二次通過一次審查,心情比上次平靜多了,第二次審查完自己已知道沒有第一次好所以公佈成績時並沒有太大期望,不過仍然有點落寞的感覺。明年還要來嗎?當然會來。
影片中幾個場次各位參考,哪位是我?為什麼會及格供大家平時練習時參考。 介白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八段審查會




今年五月我又到京都參加八段審查會及京都大會。這次我提早了五天也就是426到了大阪,多年好友山畑阿威磨八段招待我,五天內參加了四場稽古,有有名的清風高校(最近才過世的西延善九段,小林三留、小阪等範士還有很多的八段者在這裡指導)也去了相當於分局的警察道館,刑務所(監獄)的道館和八段者還有年齡上下的要考八段的劍友一起稽古,心得良多。其也參觀了都道県府團體賽,最有意思的是山畑先生招待我及有馬光男範士及一位女性劍友,四個人在一個半山腰很有情調的西餐廳用餐,一面欣賞傍晚風景,一面閒聊。

有馬範士和我在三十六年前第三屆世界杯有一場個人賽的緣份,之後在京都大會上也只是照面點頭而已,未曾有過交往。當天聊起往事,他說當他輸給台灣吳建堂老師的第二天,日本的報紙登出「有馬光男輸了!」,那時真是無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我說您輸了才是新聞,那時候他已是嚇嚇叫的人物,全日本警察個人第一名、選手權第二名,還有。是準備拿第三屆世界杯個人冠軍的人物,我只輸給他一本也真有點意外。言後大笑暢飲。

這是我在這次京都八段審查會的畫面,第一次審查過關了,目前為止日本人以外,我是第一個到這一關的外國人,也是我參加考試十幾年來首次過了第一關,可惜第二次審查沒有通過,兩次的表現差別在哪裡,請劍友們作為參考。 介白



第一次審查

第二次審查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教練講習資料

教練講習資料


        主講人 劍道範士八段 井上 茂明
        時間:2012年3月17~18日
        台灣劍道聯盟
        台北市體育總會劍道協會 聯合主辦

傳承劍道的三大棟梁

❶指導法
❷裁判法
❸日本劍道形
因為這三個部分有這著連帶關係,對於要理解實踐裁判法,當然本身必須要有是指導者的自覺,以及要熟練理解劍道形,這些是不可或缺的。

指導者的要件

❶在成為指導者之前,必須是一個了不起的社會人。
❷精通劍道技術
❸要有信念和愛
❹身體力行的指導
❺人生一貫的教育
❻以基本為重點的指導法
❼研究有效率的指導法
❽熟練裁判工作
❾讓學生有練習的慾念
❿防止危險

學習日本劍道形的精神

❶劍的理法(先先之先,後之先)
❷呼吸法
❸傳統式的理法
❹品位,風格,見識卓越

一、關於規則

⑴裁判的意義
所謂比賽,是「是發揮過去修煉能力進步的成果」,勝負是由比賽者決定的,而不是由裁判決定的。裁判是根據規則,來作出正確的判定。同時,裁判要合理公正的判斷,比賽者是否以合乎劍的理法來進行光明正大的比賽,而決定勝負。因此,裁判這個工作,一定要以堅毅的態度來掌控比賽的進行。並且,有著以劍道理念為出發點,來作「人格養成」的任務之意義。

⑵裁判員的目的
正確的判定比賽的勝負。因為是否能正確的判斷有效打擊,對劍道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以劍道的理念為根基,正確的運用「比賽˙裁判規則」,對於比賽全程所發生的事,作出正確的判斷。

⑶裁判員的任務
對公平合理的比賽進行負責,思考如何活化比賽。也就是在比賽圓滑進行的同時,讓參賽者充滿活力,喚起他的興趣,用善導的方式,讓他能自己發覺技術的優欠點,進而能習得正確的劍道。

⑷裁判員須知
一般的要件
❶公平無私
❷熟知比賽˙裁判規則及營運要領,並正確的運用
(營運和判定)
❸精通劍理 *要常練習
(有效打擊)
❹熟練裁判技術
(累積豐富的裁判經驗和研究心)
❺身體健康、活動自如
(自己管理及自制心)

留意事項
❶服裝端正 *注意鈕扣、領帶夾
❷嚴格要求自己的姿勢、態度及所作所為
❸口齒清晰
❹參與大量的裁判工作累積經驗,並認真反省和鑽研
❺多看好的裁判並學習

二、裁判員的基本留意點

⑴劍道裁判法的重點事項
裁判員除了要理解劍道比賽˙裁判規則外,要留意下列事項,對公平合理的比賽進行負責,思考如何活化比賽。
❶確的判斷比賽內容
❷養成能正確清楚看到有效打擊的能力
清楚有效打擊的條件及各總要素
清楚招式的差別,對應練習成果的打擊
❸對於禁止行為嚴格的判斷及處置
清楚行為的原因及正確的結果
對於禁止行為作出合適的處置

⑵現行規則的解釋及運用
❶符合規則第一條的比賽。
❷有效打擊
˙滿足規則第十二條的要件。
「充實的氣勢」
「適當的姿勢」
「竹刀的打擊部,打擊部位」
「正確的刀向」
˙營運要領的要素
(力度和巧度)
(手之內的運用)
(機會)
(距離)
(身體的運行)
˙擊時,首先以無效來思考處置
(判定一瞬間的差別)
˙殘心是打擊動作的總和,充分掌握後判斷
(清楚不適當的動作)
(充實的氣勢及合適的動作)

*合理完成用打擊部打擊正確的打擊部位,可以用聲音、直覺(充分的練習及情報等的熟知度)來判斷。



❸嚴格判定犯規事項

˙對於有疑問的場合或微妙的跡象,根據事實合議後判斷。
*清楚各種禁止行為及相關行為
規則第17條 細則第16條

˙鍔競,清楚是否以正確的方式交鍔、是否有打擊的意圖或是有分開,如果有違反時依照規則來處理。

˙有明顯犯規事實時,不用合議直接以旗子表示。
(場外、掉劍等)

三、實技

⑴裁判要領
❶裁判的行為
裁判的姿勢、持旗的方式、裁判員的進退場、解開旗子的方法、收旗子的方法、團體戰排列的方式、裁判員的移動和交換、裁判員的位置、場上裁判員的交替、結束時裁判員的交換等。

❷裁判員的表示與告
開始、再開始、結束、有效打擊、判定、勝敗的決定、平手、停止、分開、合議、犯規、同時犯規、合議結束、副審提出中止的表示與宣告。
˙副審提出合議的表示與宣告
①犯規的事實
②受傷或意外
③危險防止
④無法使用竹刀的狀態
⑤提出異議申訴
⑥合議

❸其他
˙裁判的位置(了解比賽者的動作,快速移動)
˙跌倒、掉劍時的停止宣告(打擊後或沒有打擊的場合)
˙棄權和無效的表示的區別
˙表示犯規的期間和表示停止的期間
˙比賽中的合議、中斷時參賽者的待命方法
˙有效打擊或犯規的取消和錯誤

⑵容易錯過的有效打擊
❶比賽開始後直接的打擊
❷比賽終了信號響起時的打擊
❸比賽者出場外同時的打擊
❹一方有些微之差的打擊
❺出端手後的面(錯過小手)
❻擦擊、返擊等合理的好招式
❼自己平常不使用的招式或預想外的招式
˙場外時的退擊、跌倒時、竹劍掉落時的打擊

*容易舉旗的打擊
❶因好時機而判定
❷自己的得意招式
❸先入為主的招式

⑶判定時的留意點
❶有效打擊的判定,要瞭解規則第十二條的要素和劍道比賽˙審判˙運營要領的引導要素。
❷達到合理的招式、打擊時的體態、氣勢等,清楚的判定。
❸以崩壞的體態、或是勉強出劍的打擊不能判定為有效。
❹只以手指操作竹刀、或者僅是碰到打擊不能判定為有效。
❺在鍔競時做出不正當的行為,要直接合議來作處置。
˙要有判斷犯規的勇氣
˙要能預防再度發生
˙特別是拖延時間或只作防禦等的行為,要作裁定
❻要看清在邊線附近的激烈攻防
˙因為會有挽回劣勢或從優勢離開的場面,所以不可以輕易的中止。
˙相反的也不可以等到出現犯規。
˙不當的推出場外、撞出場外等行為要清楚判定。
❼比賽者隨意的請求暫停,要合議並從光明正大的觀點來嚴格判定。
❽殘心是做為充實的氣勢、合適的姿勢之延長,清楚的判斷是否為適當精神及姿態。
❾副審應在比賽開始前,要各自從旁觀察比賽者是否使用不正當的用具、足袋、防護具及面繩的長度之類事項,努力防範發生與規則抵觸之事。

⑷作為裁判的注意點
❶往比賽場地的進退場要端正整齊。
❷在裁判席等待時,要保持姿勢端正及風度。
❸以自然的體態作為裁判的基本姿勢。
❹裁判要以連觀眾都能聽見的方式發聲。(口齒清晰的表現判定的信念)
❺裁判要保持定位時的等腰三角形,以主審為基準快速的移動。
˙不放棄判定的態度,要有先能取得位置的重要信之認知及實踐。
❻視野內要能一直看到其他的裁判來做調整。
❼一邊推測比賽的進行,冷靜沈著的管理比賽。
❽只用眼睛盯著參賽者,不要從參賽者的身後探頭來看。
❾目光不可離開參賽者,比賽中的行為要觀察到最後。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向劍道昇段審查合格之路的挑戰(我的經驗談12)

範士 松井 明
譯者  周挺正

  不論幾歲都不可忘記,須以誠實而虔摯的心和積極向前的態度來練習,如此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劍道必能到達成熟的程度。

  持田聖二範士也是在70~75歲時被稱作是最強的時期。石原老師也是在74歲時為九段,「70歲開始才會真正變強」有如此的訓示。

  劍道是須以生涯的時間以達到成熟的階段。「劍道」、如此的一條「大的道」是必須持有恆地走下去。要持之有恆地走下去則需要毅力和耐久。無謂的努力可能會一直反覆、有時艱苦會增加、但稽古仍須持繼續。可能中途、累了、想放棄了、不可作如是想。因為辛苦、挫折本來就是「劍」的「道」、「道」本來就是為了時而走々、時而跑々而有的。花生涯的時間來修業、持之有恆地走下去。段位審查能合格也是如此、向「段位審查」挑戰也是修業的一環。我認為帶著「夢想」而持之有恆地走下去就是「人生的價值」。

  有此一說、人從出生開始到生涯結束為此、都帶著被稱為「向上心」的燃料、我也會同意此說法。將心中的燃料點燃。什麼是點火源呢?挑戰「昇段審查˙比賽」就是點火源、這是我的老師給我的忠告。每個人的點火源各有不同。

  點燃「向上心」的關鍵是持有「感謝、勇往直前、不抱怨」的態度。抱有此態度的話、就能將別人的「開悟」心得及「指導˙經驗談」、以誠實而虔誠的心來傾聽、如此一來、不可思議地、心技体就能更上一層、心氣也更沉穩。

在合格的剎那是「無心」的、不再有自我。如果真有像神祇般的巧妙的打擊技巧存在的話、那麼任那一瞬間即真正體會了出神入化技術的境界、也能體會「強忍」精進的意義了

1.劍道是透過劍尖做無言的對話、石原老師有如此的教示。該講的話都已透過劍尖彼此溝通、稽古完後無須再有討論。必須將劍道的成熟度提昇到能如此的對話、即所謂的「以心傳心」。

2.參加「段位審查」時要求如真劍般須要有「斬斷」能力的打擊。
換句話說、劍的心是「和」。尊敬對手、隨時以禮相待。打劍道時的態度非常重要。以此態度相對並修練的話相互之間自然會有惺惺相惜之情、無對手的協助則無法變強。石原老師以三人稽古在74歲時成為九段、是因持續日本劍道形及劍道稽古。具有「斬斷」能力的打擊含在「形」裡。

3.以段位審查為前提、為達成目標是否有徹底地稽古(KeiKo練習)了?須捫心自問。
換句話說、是否有以突破對手劍尖的氣勢去面對。
由消極的稽古轉變為積極向前的稽古、未能有效打擊是因為「技(Waza)尚未成熟」。無法以正面對著對手是因為「氣力不足」。無法有效處理對手的攻勢是因「心尚未準備好」。如果心技体都準備好了、就以突破對手劍尖的氣勢去面對、全新全意專注於眼前的一刀、打出心如明鏡般的一擊。

4.段位審查時、是否以正確的刀刃方向打擊?合格與否在此分隔。
換句話說、被攻進來的話就反攻回去這才是八段。在和對手之間的攻防的重點是如何攻潰對手後打擊。不進到我的打擊距離範圍內的話我就主動打擊進來的話我就對應之。這就是攻防一致。所謂的懸中待、待中懸。七段、六段是在應打擊的時機點確實打擊。

5.段位審查時、是否取得「先」之「位」?是為觀察的重點。
換句話說、臨機應變的技(Waza)才能擄獲審查員的心。石原老師教示、「持繼不斷的攻(Seme)」。
須贏得審查比賽第一刀、對「面」而來的打擊、遊刃有餘地以「返し胴」的優勢之位對應之。識破對手動搖之處、攻小手而打擊其而。以對手的立場思考。經常苦思。下功夫、研究。不斷的稽古。

6.段位審查時、有無平常稽古時所培養出的集中力、凌厲的技、和殘心?是為觀察的重點。
換句話說、平常是否以誠懇的心持續的稽古呢?隨者年齡的增長、壞習慣和缺點不容易改正。誠懇地接受他人的建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因其心純真能容納它人的話所以能立刻自己改正缺點。

7.特別是八段審查時、有無吸引審查員的心和眼的氣魄?是非常重要的。
換句話說、自我是否已形於外?自己的壞習慣是否顯露出來了?稽古時所接受的指導是否只流於形式、有無聽進去?有無實際親身實踐?在審查時、自我流的壞習慣表露無遺、只有「敲」擊而不是「斬」撃。要修正自己的壞習慣則須回到原點。以含有劍的理法的日本劍道形來修練改正。帶著有目的的意識來矯正的話也是能早日達到成熟境界的重點。最近、石原老師也有諸多的感嘆、提示且告訴了許多事、或許是聽者不能理解吧、無合格者的出現。因此回到原點是非常重要的事。

8.段位審查時、打之前、打擊時。打之後的過程是否完整?是為觀察的重點。
換句話說、每一次的技(Waza)的施展是否徹底而完整?「劍道追求的是優雅而完美」。不是有打就可以或姿勢不重要打了就好。打之前的行為、打之時的姿勢及延勢、打之後的余勢及劍收亦即殘心、等是非常重要的。

9.段位審查時、是否能有氣劍體一致的打擊?
換句話說、是否用心於合於理的稽古?「從一足一刀的距離開始相互攻(Seme)、以自己的間合(MaAi範圍˙距離)來進行打擊。此時、須注意左足有無靠上右足來、一旦進入打擊的範圍距離、瞬時判斷對手的樣態。接著、不隨著對手起舞、而是能充分地驅使對手的稽古、又、不要隨意移動左拳」。稽古時的心是否能不能動搖?修行是不斷地重複平凡的事情。持續而逐漸進化、非一朝一夕就能為己所有的。抱持著一個一個的信念、腳踏實地地稽古。今日會被明日的我贏過、明日會勝過比我下位的、之後、再勝過上位之人、抱有如此的想法而努力著。

10.對手的氣散渙時是八段的打擊時機。因對手的體的潰散任誰都能察覺。
換句話說、能否藉著攻(Seme)而引對手打擊?構(Kamae)再好、無法在彼此的攻防中占有優位的話、是不可能合格的。培養觀察氣散渙得能力、虛實以呼吸來探知、吸的時候是表示虛。

11.昇段審查時、打擊時機點到來時、是否有及時打擊了?對手無破綻時則不可出手。無謂的打擊過多時、已偏離劍道的原點。在「日本劍道形」裡已涵括所有。
換句話說、打而勝是五段為止的程度、成為「勝而後打的劍道」吧!該出手打的時機就一定要出手打擊、不該出手的話就不應出手。

12.昇段審查是綜合審查、審查上應注意的著眼點、規定的基準、日本劍道形上應注意的著眼點、審查員的經驗法則等。
換句話說、好好地理解「稱號段位審查規則」、審查員和自己的接點在規則裡、將修練的目標放任那裡。在短時間裡、如何驅使同樣是七段的參加昇段審查的人。



審判規則第12條有效打擊「成功的一本(Ipom)」
❶充實的氣勢❷適當而正確的姿勢❸以竹刀的「打擊部」正確地打擊「打擊位置」❹以正確的刀刃方向打擊❺表示出殘心。「氣劍体一致」


這是2011年11月初參加日本國際社会人剣道俱樂部全國年會及國際親善大會時的八段審查講習會後範士松井 明給我的,請周挺正劍友譯成中文與大家共享。周挺正劍友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時,在東京中野的名道場興武館,從館長小澤 博八段習得劍道,工作之餘在新竹中國科技大學指導劍道隊。 介白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日本劍道會刊(專集) 手部打擊技法開眼界


手部之打擊,因其打擊部位較近,是比較能以小動作打擊之技法。
在比賽時也是常能擊中之技法,但相反地,若要打出使人感覺稱心之一擊,或有「一刀兩斷」之快感之打擊就難了。
在此針對對手部打擊有體驗的當今各年齡層四位劍士,向他們請教手部打擊技法之機會、動作及練習法等,作成手部打擊之專集以供讀者參考。


日本劍道會刊(專集)
手部打擊技法開眼界
教士七段 曾海雄譯 2002

劍道之途徑與五個要領

警視廳劍道副主席師範 教士八段 
中田 琇士 解說


“從一直線之逼攻,進而作一直線銳利的手部打擊”中田氏的手部打擊在劍道界是被如此之評價著。
在第二十九回全日本選手權冠軍時及去年在明治村大會(全國八段以上之劍士大會)時,所表露的手部打擊也正是如此。
手部打擊在技法上勿庸置疑,就當作為逼攻對方之突破口,其在意義上亦很重要之技法也。



簡歷:岡山縣出身。五十五歲(1947年生)。縣立備作高中畢業後,入警視廳任職。第二十九屆全日本選手權大會冠軍。全國警察大會三屆冠軍(團體組)、第五屆世界大會冠軍、明治村大會亞軍。此外並多次活躍於全日本都道府縣對抗、團體、全日本東西對抗大會等大賽中。



劍道之途徑

「事未成時,小心翼翼。事將成時,大膽無敵。事已成時,油斷(粗心)大敵。」
日本德川幕府末年之英傑,勝海舟,把它當作座右銘而為眾人所週知。解讀其義使人覺得這幾句話不單可做為人們行動之規範,亦可通作各方面之訓言,用來作為劍道之途徑也很恰當。
一、「事未成時,小心翼翼。」就是指要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時,不要急急忙忙地胡亂付諸實行,須做周詳的準備再去實行。這把它換做劍道來講,就是架構與逼攻。以充分之氣勢,正確之姿勢做架構,和對方相峙,並以充分之氣勢逼進去。在這個過程中要察知對方之心意、探出對方的動向,察覺對方動作之將發。以合乎劍理來做攻防,這就是劍道的基本,不管對任何段位之士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看很多年輕人之比賽,在主審的「開始」之聲一喊,就衝了出去互相打擊,如此光景經常可見,也許是感覺對方有一瞬之空隙之故。而其初發的第一刀,有時亦往往成為有效打擊,但以一招真正的有效打擊來省視,其價值如何難免使人抱些疑問,因為如此的打擊在劍道裡真的有捉住空隙而打嗎?聽到開始就打而不做任何些許之逼攻動作,能真正地使對方產生空隙嗎?
雖有時也能使貿然擊出之一招成為有效但這是因為對方還沒有充實之故,對方如果已有萬全充實的話,必定會為對方所反擊。
故而不能無視對方之情形,而只以也許可以打得到而打出的話,是不行的。這本來在劍道裡是不該有的情形,一招的有效打擊絕不是如此輕易之事。而要真正地抓住對方心動的機會才以全部的氣力打出,打擊就是如此慎重之事,而以如此之擊出,縱然不能成為一支有效打擊,至少也能鎮攝對方。在比賽也好,平常練習也好,要常考慮其一招之重要性,我自己也常如是告誡自己。對於架構,高野佐三先生教導說:「眼、劍尖、肚臍要連結成三角形。」而崛田捨次先生則以:「姿勢要正,進退、攻防、應變要自由,不能有些許之空隙,心胸開廣、身體豐適為要。」實為斯道之教條,我將其一字一句熟考,並視為重大的課題來作為研究修練之題材。
二、「事將成時,大膽無敵。」這是講打擊之事情,在心中決定可打之時,就要不顧一切地打出去。就是說,不要有怕被反擊的不安心態,把狐疑心等一切拋開,以全心全意擊出為要,這就是所謂的「捨身之擊」。此時當然氣、劍、體就會一致,只要有些許之迷惑及躊躇,氣、劍、體就不會一致,自然也不能成為有效之一支了,打擊可說就是如此細膩之事。這個認識很重要,認識後才能理解捨身擊出之意味,及一口氣地豪膽擊出之重要性。
三、「事已成時,粗心大敵。」者,乃劍道裡所說之殘心也。打擊後不可忘記向對手做出充分之氣勢與體勢為要,在此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意識著殘心而打出,打擊時要全心全意、捨身地心中不存意念擊出。如此打出才能心存餘韻,這就是殘心,是能自然做出之殘心之身勢也。說到殘心,可以拿水桶倒水作為比方,拿盛著水的水桶倒水時,欲使不留一滴而一口氣用力潑灑出去,結果桶中必然會殘留些水,這就是所謂的殘心,我也有同感,相反地刻意想要留數滴而慢慢倒水時,結果反而流得一滴不存,想剩些水還是得一口氣倒出為要。
把打擊看做是逼攻的歸結處,那麼要考慮再接下來之殘心時,就不再是歸結處,而是一連串流程之途中一點而已,這個認識很重要,乃大事也,所以「小心翼翼,大膽無敵,粗心大敵」這句話用在劍道的途徑裡就變成「逼攻之,打擊之,作殘心」之動作流程,不是嗎?

逼攻與三個機會

那麼話歸正題,進而談談手部打擊吧。
打擊手部還是得遵循前述劍道之途徑來打是不言可知的事,遵循途徑在順暢之流程之中擊出,這就是「比賽、裁判規則」之中所說的「以充實之氣勢,適正之姿勢,用竹劍之打擊部位刃向正確地打到,且有殘心之表示者」,要能滿足以上之要件,纔能稱為有效打擊也。其他尚有是否適合該段位之打擊之點,因避繁雜在此省略不作說明。
途徑之第一階段是逼攻,但並非對打擊手部有特別之逼攻法,從空間之距離進入劍尖相接,攻上、攻下、攻外側、攻內側,這是基本的逼攻法,在微妙的接觸中試探對方心意、對方之氣勢,及明察對方身體即將發動之時機,而連結於打擊,在感覺察知不充分時,再一次作進一步之逼攻亦很重要,察知後判斷可打,這就是其人之打擊機會,此時應毫不疑惑地以充實的氣勢打出為要。我自己把手部打擊分作三個機會,供作大家參考。
第一是「觀」,就是觀察,對方並無鬆懈架構,但要以五感的感覺來察知機會,好像以肌膚來感觸似的,待一有機會立即以劍尖從上越過對方之劍尖,向其手部擊出。此時得特別注意,像要踩對方右腳似地大步踏出,而打出之左手略微向內擰,這是要使越過對方之劍尖,打出時之刃向能確實正確之故,打出後身體會向前衝的話,要使右肩與對方右肩僅相隔一層紙似地盡量靠近相擦而過,注意以如此之感覺來打出為要。
第二是「捉」,把對方引出,在對方打出時,捉住機會,向對方打來之手部打擊之,諸如出端擊手或是手上擦擊手,手返擊手部等之擊手部招式皆是。
講到上擦擊手的動作,我就想起前年去逝的範士九段小沼宏至先生,先生的技法可真令人嘆為觀止。在自己打出之幾乎同時「ㄆㄚ、ㄆˋㄤ」地手部就被反擊了。速度加上凌厲度,使人真正有被砍斷的感覺,其景象現在還映在眼簾中,雖模仿很久,仍然無法像先生那樣俐落(笑)。
第三個打擊機會是「造」,逼攻進去,使得對方有些許動搖而雙手略微浮動,把握對手此一手部空出之狀態,立即向手部打出。「捉」就是「捉」住對方打出來之機會而作各種反擊之動作,而「造」就是以逼攻造使對方氣之浮動,或陷入四戒之任何一或二個狀態,在其架構崩懈時之瞬間,以應付技法或制先擊法皆能奏效。所謂四戒者,乃「驚、懼、疑、惑」,是為劍道最忌之戒心,是不使心中有所動搖須牢記之教條,我在想到這個戒條時,就浮現出一首有名的戒歌:
「不唯只打敵,須思守己身,自能洩引出,濺濺濛濛月」
這守己身乃逼攻之事,我想其大意就是「攻防一致」,能心如明鏡而攻防一致,技法圓熟就能確實地打到對方之空隙,以心明作逼攻,這不就是劍道之最重要之事嗎?
在先攻擊打手部的動作裡,我常由側押制對方之劍擊打手部而獲得成效,這招在經驗之中對架構堅固的對手或近於右半身作架勢的對手較為有效,其押貼之要領,在邊入打擊距離邊從對方竹劍之中結皮處,以自己竹劍的打擊部畫半圓地押貼,因力量已集中在竹劍打擊部故易以押貼對方。


五個要領

為方便瞭解以下將手部打擊之要點分作五個項目分別說明之:
(一)、大步踏進打擊之
對方之手部較之其他部位為最近之距離,稍微踏進就能打到,但那樣只是細枝末節之打法,且容易為對方閃開,因己方之踏進不夠反而造成為對方打擊之適當距離,故要知道只是細枝末節而中途半端之打法是非常危險的,要在充實氣勢之意味上,要有就是被閃格也不容許為對方所反擊之氣勢,故要打手部時,得大步踏進為要。其要領在左足,使前後之步幅靠近,就是要以左腳小步縮短距離逼攻,然後推出腰部大步踏出打擊,在前述「觀」之機會中說過有欲踩踏對方右腳之心情打擊,重要的就是這個心態。像這樣體勢就能直接加快竹劍之速度,成為凌厲之打擊。
(二)、刀刃要正確地打
與面部打擊或腹部打擊比起來,手部打擊之動作較為細膩,而且不必把劍舉高,故而要使刃向擺正較不容易,故需得認識此點,充分注意著刃向作打擊為要。其次要使身體之正面,向著對方直線打出是為基本之法則。對方若將左拳高舉頭上,使竹劍在右肩旁把面部、手部、腹部皆在其竹劍隱蔽下作架勢時,不必從下方勉強擊其手部,就是打到刃向也可能不會正確,不打而持中段架勢保持距離逼攻,可說已將對方逼得無法保持中段之勢,其結果雖輸於勝負,但在劍道來說也算是贏的,而要將其事實保持下去。
(三)、運用掌心力(手の内)作凌厲之打擊
小沼先生經常說:「手部打擊要像以菜刀ㄊㄨˊㄊㄨˊㄊㄨˊ地切黃瓜似地切打。」這就是說要如何運用掌心及腕力作凌厲之打擊。實際上小沼先生的手部打擊就像以銳利之菜刀切瓜似地打法,給人不得不有此想法,而且在我方賴以速度作手部面部之連續打擊時,在手部到面部之間的一瞬間,自己的手部就被捉到了,發出ㄅㄛ的乾脆之聲。這個聲音至今猶在耳中,而只打手部也會簡單地被反擊,同樣發出ㄅㄛ之聲音,觀其竹劍之動作,好像只從竹劍之打擊部的前端上舉下落而已,這不就是充分運用掌心力的凌厲之打擊嗎?我在八段受審的二、三年前,就想對掌心力之事,重新做一番練習,故不論是空打、擺振、或是平常對練時,都特別注意此事。
所謂掌心力(手の内)就是操作竹劍時之掌心及配合腕關節運用力量,具體地說就是從持架構姿勢之左右手之握法,在打擊時兩手緊扣與力量之配合,及打到瞬間的解緊放鬆動作,不是嗎?
總之我很用心地練習擺振,星期六、星期日在家拿出較重作為擺振之木刀,以一百下分為一節,打約擺近一千下時會感覺擺得很順,在有此感應時,就改換以一般竹劍作擺振,當然速度會加快,同時能感覺出掌內快速度的收縮力,故而每日做此練習不息。
要使擺振之效果向上,得留意著用心實行並課予自己的課題,同時要想像前面有對手似的,且要以腰作啟動,以一拍子的動作擺動,還要注意左右足之收靠,及不離五向(見(四)條)等五種動作為要。
對我來說,感覺特別對於掌心收縮力之凌厲度及體勢之保持等,從擺振動作中得到之效果不少。
(四)、以不離五向作打擊
「不離五向」是古流之教法,眼、臍、雙足之拇指、劍尖、及心意,此五種要切實地向著對方為重要,本人深覺同感,就是說要面向正確地對著對手作打擊之重要性。在五向中,如有一向沒有正對著對手作打擊的話,就不能說是真正的五向。
當然很嚴格地告誡著要使眼、臍、及至體勢都不能歪著打出。經常有打擊手部後將身體向右開出之情形,「不離五向」之教訓在這裡也活用著,就是打到的瞬間是正對著對方的,打後才作閃體動作,在打擊瞬間的正確性、及刃向、掌心力之凌厲,得照「不離五向」之打法乃當然之事。
又架勢及逼攻之動作,亦適用於「不離五向」之說法,例如逼攻時,被逼攻而氣勢想後退,但這個時候不能退避,要以氣勢正面向對方,作反逼攻回去,反過來說在氣勢想逃,想退避之狀態下是不能打擊手部的,因「離開五向」而易被反擊,這在劍道之過程,乃必然之事。故本人深深以為「不離五向」乃非常確切的教訓。
(五)、眼看著對方整體打擊
在打擊手部的時候,往往會注目於打擊之部位,因眼睛注視手部則無法看清整體,雖在一瞬間,這在劍道是不可有的情事,當然部位是要確實看到,但必須在連帶看著對方整體之中打到為要。


本人蒙受多位老師之指導,也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來研究學習,自以為多少能有所理解。當然理解不夠的地方還是很多,像心法方面是為其最,逼攻方面也是。
這回試作手部打擊之解說,也許如此深覺修行之無奈,而此實為劍道之好處,而重新認識劍道之好處,乃為劍道人至上之欣喜,並深深認為精進之更上一層,是作為今後所課以自己之修行之道耳。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