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劍道八段東京審查會

 為了趕回來投票,今年八段東京審查會,特別提早一天參加,審查會分兩天舉行可以自行選擇一天,以往我都選第二天,可以觀摩第一天,由於十一月初參加日本國際社會人劍道俱樂部仙台全國例會國際劍道親善試合,而訪問了水戶、山形、仙台的劍道館還有在大會期間的稽古,心得良多。這次的審查會,行前充滿了信心還準備了登記費(合格後證書),審查會前的生活調整,平日喜愛的酒也盡量節制,更跑到修道館向吳金璞老師、連鈞章前輩請教兩次,最近的狀況也不錯,一副勢在必得的心情。依年齡的分配,我在六個場地的第四場地每組四個人,最後一組只有三個人號碼468A,年齡差別一歲上下。
 我有一位幾年前在京都大會來找我的那位失散30年沒有打劍道的日本朋友吉岡先生又特地到會場來為我加油,並為我錄製了影片,讓我有了會後檢討的依據。看起來姿勢氣魄都不錯,而且也有有效打擊,只是無效打擊也太多了,這一點下場就有感覺,不太有把握,結果公佈又是淚水含框。
 白石老師也到了會場,認為沒有平常好,也就是太緊張了,失去「平常心」。自我的檢討得到一個心得,影片中,平常就是如此的稽古方式,看到機會打了,感覺到有機會也出手了,所以會造成無效打擊,一位八段的身格,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的心境,一點風吹草動就有反應,是不足於擔當大事的。今後我要在日常生活以及稽古的時候,努力來修養,內心的養成到外在的表現,我想這是學習劍道的收穫吧!
 今年第一天865人參加、4人合格、合格率0.5%,第二天1005人參加、6人合格、合格率0.6%,最大年齡85歲,合格最大年齡74歲。

 一位在台灣出生,今年76歲的日本劍友告訴我,他是第43次參加審查會。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14全運劍道比賽參觀心得」

很久沒有參加全運會了,日前參觀了在嘉義舉行的全運會劍道比賽,發覺台灣的劍道水平進步很多了。
各地選手實力相當,「形」、「力」、「氣」服裝大都合乎水準,尤其,台東、花蓮的選手,雖然沒有好成績,不過在他們的練習環境有這樣的表現是值得拍手的。
賽程進行、會場秩序都比以前好太多了,裁判員的表現除了少部份(有效打擊)判定能力有待加強外,都夠水準了,整體來說除了受限場地不夠大之外,可說是很成功的大會。
只是有一件事,由大會手冊看理事長屈就裁判長,卻又由別人代行職務,我就不懂了。
16屆世界杯再幾個月就要在日本舉行了,各位加油。

許介白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參加吳金璞老師受勳儀式有感



吳金璞老師以對劍道發展的貢獻受到日本政府的肯定,天皇授與「旭日小綬章」勳章。本人有幸受邀參加六月六日在台北日本交流協會的授勳典禮。
戰後復始的日本劍道向世界推廣之時,台灣也付出了力量,並居於日本之外的領先地位。當年台灣的劍道領導者吳金璞老師也是其中重要的成員。而後並繼謝德仁老師之後,擔任國際劍道連盟的理事及副會長之職。是台灣劍道地位在國際上的高峰。
轉眼三年一次的世界杯,明年201505月即將在日本東京武道館舉行。原本團體及個人的冠軍,日本隊如探囊取物,而今可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不但曾失去男子團體冠軍,個人男子金牌也常受到挑戰。因而全面提早備戰,兩年前已就世界杯開始準備,由儲選手的臨撰到加強訓練等等,而且不但是日本。反觀台灣,我們的因應在哪裡?要重回世界劍道的昔日地位「勝」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強的選手,加上高水平的國內劍道環境,人家自然會看重你了。

感謝吳金璞老師,因您的奉獻受到肯定,我們也分享光榮。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方法是不得已而變出來的

每次日本回來,知道的人都關心的問我「考過了嗎?」都回答「考過了!」在驚奇的眼光下加了一句「但是沒有合格」,幾乎成了標準對答。同樣的還是有收穫,不過時間不再等我了。看了洪文仲劍友拍的CD,自我檢討,()、積極性不足,()、三心二意,雜念太多,想打「面」又覺得「小手」有機會,初太刀就這麼落空了,第二位對手同樣想打「面」又覺得對手動不動双手就抬高「面」可能打不到、不如打「胴」了,結果….。劍道是攻擊性的活動要先能擊倒對方,又要兼顧風度、姿態,這是演武時的自我矛盾,這是我要再加強修練的地方。要感謝洪文仲劍友及顏坤煌劍友的一路照顧,沉重的行李,衰退的記憶「老」之已至。
很佩服劍道界多位高齡長輩平日的表現,這次在大阪也遇到一位高齡百歲的太田博方範士七段,行動自由、頭腦清楚,想這也是我們在劍「道」修行上要學習的地方。
在日本時接到東京西脇民雄劍友的電話才知道,吳金璞老師獲得日本政府授與「旭日小綬章」之勲章以表彰對劍道的貢獻,同時他本人也因為擔任「日本弁理会副会長」的身份受到頒發「旭日双光章」的勲章,日本天皇並在五月十三日要召見。回台之後,自己到吳老師府上道賀,吳老師表示在台灣接受日本交流協會授勳就好了,「平常心」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能夠受教與有榮焉。

首次出場的顏坤煌劍兄臨場表現比我這十幾年經驗的老鳥出色,可見為雪一年前被否定的悶氣而下的功夫,可惜這次是以栃木県的身份參加。從顏老師的例子看,我很希望台灣的劍友多以「朝聖」的心態(日本當地劍友亦是如此心情)去參加京都大會的出場,方法是不得已而變出來的,在當前國內劍道生態環境之下只好如此,相信不會是永久的。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有關 劍道比賽、裁判 的事項

這是全劍連內部公文,供國內劍友參考
發文:全日本劍道盟副會長.福本 修二 2013-07-22 2014-02-12.武夫
團體各位:
各都道府縣劍道連盟:專務理事、理事長 先生:(台灣:秘書、總幹事)
有關 劍道比賽、裁判 的事項
在各種大會裡,下列各事項,請轉知各主持者們徹底的執行。
如下:
1.竹劍的規格,請遵守:
以前,全劍連所主辦的大會雖然都有通知的,更請徹底的督促各大會出場時給予指導。
4.有關:「名袋」NaHuTa的字體:(名扎)
在各種大會上,經常可以看到有選手掛「不容易判讀」的“名袋”,
選手所掛用的“名袋”請指導選手們書寫:能「容易判讀的字體」名袋為要。
6.有關:擊刺部位的稱呼與發聲:
選手們在「擊刺」動作時,經常可看(聽)到“擊刺部位”不明確的“發音”。
請指導各選手明確的對於:「面Men、手Kote、胴Do、刺Tsuki」的“擊刺”正確發聲。
8.關於:「正確的劍道用語」的使用:
全劍連在劍道指導要領等的劍道用語,為了要統一之企求,敬請再以正確的用語推廣。
『例』:
1.:比賽場:Si Ai Zio:賽庭(Cort.)。
2.:名袋:Na Huta.Zet Ken. 垂名:Tare Name.
3.:中結:Na Ka Yu Yi.Na Ka Simari.(中絞)。
4.:劍道衣:Ken Do Gi.:稽古著:Kei Ko Ki.
5.:劍道具:Ken Do Gu.:防具:Bou Gu.
但是:文部科學省(教育部)卻是使用“防具”。
有些用語,台灣並不相同。如果到日本,就要依此“發音”為要。
10.比賽中,竹劍的“弦”不同“上面”時,有關指導的方法:
比賽中,劍弦不“向上”的操作握持竹劍時,主裁判:不可用手直接“觸摸”竹劍的指導改正。應該用“手指”指向近劍鍔處的發聲“指導改正”。
但是:在指導青少年時,如有必要,就可握住“劍鍔”部,或是:“劍柄部”的“轉動”指正。
想必是針對「鄉下」或不成熟「不負責」的“劍道教練”的諷刺所發的文件。
2014-02-12 台北 鄭延文 譯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你們有什麼看法?

立法院的學生運動方興未艾,看起來是為和中國簽定服務業貿易協定而起,不管是反對簽協定或反對表決方式或。這充分表現出關心國家大事,也就是自己的未來,是正面的。值得老人們寬心的。這和日本幕末年輕下級武士,清末中國的年輕知識份子們的心情是相似的,面對無望的未來生態,又碰到無能的政府,不起來造反才可悲。

反觀台灣的劍道界,年輕劍友們,你們有什麼看法?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心」安嗎?

這幾天台灣劍道界非常熱鬧,三月八、九日在高雄(武德殿)舉行的國際城市劍道文化交流大會,今年從日本各地及美國、法國來了一百多位嘉賓,大會比賽活動移師高雄女中禮堂舉辦。尤其難得的,京都高齡九十歲的井上晉一範士九段也蒞臨參加。兩天的活動有自由練習及親善比賽,比賽分團體與個人賽,個人賽分五十歲以上及以下兩組。其中尤以不分組的團體賽,高雄岡山隊保住了第三名,(第一名由栃木県白石老師的練兵館,第二名有兩位八段一位個人五十歲以上組的冠軍)為我們爭取到無上的光榮。兩天的晚上一次歡迎會,一次懇親會,大伙把酒言歡,賓主盡興,實足「以劍會友」。
這項活動在高雄武德殿已連續舉辦多年了,開幕典禮,高雄市長及有關官員及日本在台交流協會高雄所長都親自參加,這都是陳信寰八段努力經營的成果。在高雄大會前後,來自日本各地的劍友會分散到台灣各地觀光、稽古。新潟県剣道会一行七人於6日拜訪台北,由台北市劍道協會新上任理事長曾育仁先生出面接待,10日京都井上晉一範士九段,大阪府剣道連盟高橋副会長一行,日本国際社会人剣道クラブ及会長湯村範士、德島的米倉八段等,四十幾位劍友來台北訪問,由台灣劍道聯盟接待。在三興國小禮堂稽古,台日劍友一百多人把禮堂變小了。井上九段也下場指導,我已經有二十幾年沒有和他練習了,還是那麼輕鬆優雅的劍風,令人欽佩。
稽古完,席開十桌開懷暢飲,交杯之中老師的壓箱技巧就出來了,通常日本高段者不會說出我們的缺點,只說:「好、很好」、等等客套話,要跟你熟了或在喝酒輕鬆的時候請教才會說出來。就算我曾兩次通過八段考試的第一關,有時姿勢也會變得走樣而不自知,平時在台灣稽古,劍友又不好意思指正我,因而就會越離譜了。稽古的時候對手就是我們的鏡子。就算他比你低段,只要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姿勢,都可以當作你的老師,重要的是,你要問他,請他指出你的缺點,這樣相互都會進步。
三月初交出了四年台灣劍道聯盟会長的擔子,肩膀輕了許多,心情卻鬆不開來,當初會接這個擔子是因為和幾位有心的劍友把酒論劍的時候聊到台灣剣道的昨、今、明。想當年幾位年輕氣盛的劍友心懷理想要對台灣的剣道生態作出改革,曾鬧出革命。最後前輩們做出了妥協定出默契,理事由各地區分配選出,副理事長三人由北、中、南區各一人,以便推定會務及協調,理事長由理事公推,由常務理事會選出。然而這個約束在我的老師前理事長謝德仁範士過世後演變成如今。而當年的年輕人有人已修成正果、有的是現今八段老師、有的也曾掌權過、有的已退隱山林不問世事。
台灣剣道聯盟開始時也曾有抱負,不過當初只是想開闢另一個空間而已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打算。我接了會長之後重新依當年的理想,到各地去邀請具代表及有熱心的人來擔任職務,並各地去辦活動,為的是想用竹刀把大家「聯」起來作朋友,希望大伙能走出去和外界聯誼,打開我們視窗。非常感謝這四年來有很多人無視別人的逼迫,參與會務,至於有些因總總原因而無法具名的劍友我還是感謝在心。
習劍是為「正心」、「心正」朋友就多。劍道是幾十年的活動,而「權」「利」是短段暫的。當權者擅用「權」「利」壓迫別人,那和「XX黨」還不是一樣,「心」安嗎? 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