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a劍士 的心聲 菊地原 綠.著 2013-10-06 鄭延文 譯
沒有特別的社區貢獻功勞,也沒有什麼響亮的比賽戰績留下,只是因〝劍道〞的關係,能和許多人相識,使自己的人生充滿著明朗又豐富廣泛的感觀。為了感謝,讓我提筆概述。
在高校、大學時,和沒什麼名氣的社區劍道部,多多少少接觸了劍道。後來,卻是和大學時代的劍道部學員相識的人結婚。婚後,專心養育三個子女,這段時間,幾乎已經是把劍道這回事忘得一乾二淨。
並不知道阿母a有劍道歷練的十歲小孩說:「我想要學習劍道!」的一句話,於是和小孩一起加入住宅附近的社區劍道社。在這裡,和小孩相同,我還是從基本開始,從頭受教。這個道館的教師能教導我這樣粗笨的女人,實在很感謝。他們並不主張「勝負」的教導,也不必借助於〝力道〞或〝速度〞的對擊,只有透過「合理」的適應性的擊打教導,使我瞭解到劍道:有趣、美好、深澳的感性。在這個社區道館裡,聚集著男女老少的各樣劍友,好像是大家庭似的融洽。受指導先生的鼓勵、同好的支持。從教導小孩中,也學到許多「人情事故」。
結果小孩在一年後就中斷退出,所替代是我先生的加入,成為夫妻兩人流汗、操練過日子的場地。丈夫早我一年參加審查「七段合格」,當年這個審查會的會場過程、景象,至今還留下著「意味無窮」的懷念。
不管是到外館:拜館操練或是遠征其他縣市,都能接觸到充滿劍道魅力的老教導先生。又重新發現:「劍道是:藝術的最高表現」的感覺。我總是抱持著:要讓別人能看到:「劍道美」而被稱讚的〝我〞為目標,而努力的習技著。有某範士八段對我說:「妳,有機會時不擊出,如果擊出〝打到〞了,就是〝機會〞的達成」。這種說法有些「跌破眼鏡」的感覺。以前總是:想辦法引出對方先擊來時,我才給予〝回擊〞的「等待回擊法」。現在才領悟到:應該是「捨身的全力以赴的〝孤獨一擲〞的擊出」為重點的擊法,這樣才有感到「我的劍技具有寬度和深度」的歷練。
在15年前,從「宮本武藏Miyamoto Musasi流祖」的「野田派Noda ha:二天一流五方」Niten
Yichiriu GoHou,學習到的「形」KaTa.(一種此流的基本對劍法),此種「形」,是「動中取靜」的技法,須從頭到腳都要充滿勁力的進行對峙、操練。只要操過三次。就會精疲力盡。此種修煉的成效,似乎能夠練出「氣」的樣子似的,不只是自己的修煉成效,也是傳承武道的修煉積德。
今年五月底、六月初,有機會參加「海外劍道交流旅行團」,到德國的〝維斯巴登〞市舉辦的連續三天的綜合劍道訓練營。發現到:外國的劍道愛好家,幾乎大多數的人都有:「因年齡的增加,會使身體受傷或故障為理由,而停止運動」的傾向。所以我們這些以「日本式的.正在實踐〝生涯劍道〞的熟絡中老年人為〝示範〞」的告訴他們。這樣的交流目的,就是正在執行的〝現在的行動〞。
我都是大聲的說:「我是60以上的熟年女性,劍道授有七段者在下」。應該可以激勵德國的女劍士出來勤練。這場總計有90人,每天約有50人輪流到場參加訓練,從早到晚緊密的接受八段講師扎實的、有內容的課程。在這個廣大體育館內,使用縱向地形,全員實質的2小時連續〝運足、基本打擊〞等動作的訓練,竟無一人中途退縮,令人感動。大家都有感於參加此次訓練營,對於劍道確實是有收穫而滿足。敬佩他們的求道心,也帶有感謝遠道而來的外國指導先生們的熱心。
我們的住宿,是在這裡長年指導、支持的〝迪達 禾德〞先生的住宅。禾德先生很早就開始劍道,也是讓此地劍道扎根的先導。他展示一本多年累積的「簽名簿」,內有許多高名望的先生前輩留名。他自己感到很光榮,也有些顯得自己好像「實在不夠看」的萎縮。我們感謝、再感謝!!
我是個相當平凡的家庭主婦,多年來和劍道相伴隨身。以前總感到:六、七段的資格,好像是浮雲之物的高不可攀,努力後終於能合格。也實現了多年夢想能踩踏在「憧憬很久的京都〝武德殿〞的檜木道場」的地板上。又能攜帶著劍道用具遠赴歐洲長征。從兒子開始劍道起,根本沒想到有這些事,都是周遭的:人、事的支持,才擁有今天。也想要以真摯的心,努力的繼續回饋這項受惠。
作者:菊地原 綠(女士).Kiku
Hara Midori.。1949年生,64歲,水月劍友會幹事、指導員.二天一流(宮本武藏)杉並Suki nami會 幹事。杉並區劍道連盟女子劍道代表。
劍道鍊士 七段。二天一流 鍊士。陶藝家。
相當感性的一篇文章,譯者看過40年的日本劍道刊誌中,這篇敘述很有感性,願與劍友共享。(武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