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心」安嗎?

這幾天台灣劍道界非常熱鬧,三月八、九日在高雄(武德殿)舉行的國際城市劍道文化交流大會,今年從日本各地及美國、法國來了一百多位嘉賓,大會比賽活動移師高雄女中禮堂舉辦。尤其難得的,京都高齡九十歲的井上晉一範士九段也蒞臨參加。兩天的活動有自由練習及親善比賽,比賽分團體與個人賽,個人賽分五十歲以上及以下兩組。其中尤以不分組的團體賽,高雄岡山隊保住了第三名,(第一名由栃木県白石老師的練兵館,第二名有兩位八段一位個人五十歲以上組的冠軍)為我們爭取到無上的光榮。兩天的晚上一次歡迎會,一次懇親會,大伙把酒言歡,賓主盡興,實足「以劍會友」。
這項活動在高雄武德殿已連續舉辦多年了,開幕典禮,高雄市長及有關官員及日本在台交流協會高雄所長都親自參加,這都是陳信寰八段努力經營的成果。在高雄大會前後,來自日本各地的劍友會分散到台灣各地觀光、稽古。新潟県剣道会一行七人於6日拜訪台北,由台北市劍道協會新上任理事長曾育仁先生出面接待,10日京都井上晉一範士九段,大阪府剣道連盟高橋副会長一行,日本国際社会人剣道クラブ及会長湯村範士、德島的米倉八段等,四十幾位劍友來台北訪問,由台灣劍道聯盟接待。在三興國小禮堂稽古,台日劍友一百多人把禮堂變小了。井上九段也下場指導,我已經有二十幾年沒有和他練習了,還是那麼輕鬆優雅的劍風,令人欽佩。
稽古完,席開十桌開懷暢飲,交杯之中老師的壓箱技巧就出來了,通常日本高段者不會說出我們的缺點,只說:「好、很好」、等等客套話,要跟你熟了或在喝酒輕鬆的時候請教才會說出來。就算我曾兩次通過八段考試的第一關,有時姿勢也會變得走樣而不自知,平時在台灣稽古,劍友又不好意思指正我,因而就會越離譜了。稽古的時候對手就是我們的鏡子。就算他比你低段,只要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姿勢,都可以當作你的老師,重要的是,你要問他,請他指出你的缺點,這樣相互都會進步。
三月初交出了四年台灣劍道聯盟会長的擔子,肩膀輕了許多,心情卻鬆不開來,當初會接這個擔子是因為和幾位有心的劍友把酒論劍的時候聊到台灣剣道的昨、今、明。想當年幾位年輕氣盛的劍友心懷理想要對台灣的剣道生態作出改革,曾鬧出革命。最後前輩們做出了妥協定出默契,理事由各地區分配選出,副理事長三人由北、中、南區各一人,以便推定會務及協調,理事長由理事公推,由常務理事會選出。然而這個約束在我的老師前理事長謝德仁範士過世後演變成如今。而當年的年輕人有人已修成正果、有的是現今八段老師、有的也曾掌權過、有的已退隱山林不問世事。
台灣剣道聯盟開始時也曾有抱負,不過當初只是想開闢另一個空間而已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打算。我接了會長之後重新依當年的理想,到各地去邀請具代表及有熱心的人來擔任職務,並各地去辦活動,為的是想用竹刀把大家「聯」起來作朋友,希望大伙能走出去和外界聯誼,打開我們視窗。非常感謝這四年來有很多人無視別人的逼迫,參與會務,至於有些因總總原因而無法具名的劍友我還是感謝在心。
習劍是為「正心」、「心正」朋友就多。劍道是幾十年的活動,而「權」「利」是短段暫的。當權者擅用「權」「利」壓迫別人,那和「XX黨」還不是一樣,「心」安嗎? 介白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第12回劍道文化演講會概要

原演講有90分鐘,此為改要節錄。

講題:「從 劍術 到 劍道」。希望劍道人互相能長久的薰陶在的武道裡。簡要提示:武安 會長以「革新」為主軸,回顧劍道史,展開論述。
劍道的起源是「刀的操作法」開始的「劍術」而發展出。在槍炮火藥的出現後,到太平時期:刀、劍,以武器的地位形象沒落。相對的「武士象徵」的操刀訓練也沒落。
江戶時代(1866年以前)將竹劍、護具發展進步後,工藝技術和流通經濟的發達。劍術轉變為:竹劍擊技,武士以外的平民,也能普遍的從事劍術活動,是為第一階段的「革新」。
明治以後到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動向,與國家興盛進步,有密切的關連。國民再對劍術的重視,是在:明治441910)年,規定成為中學校的體操科目,「劍道」的名稱也在此時定名。在這段時期更在加入劍術的教育,普及於一般國民的效果。但是在二次大戰時,劍道在教育的名下,被用於戰爭的功效,戰後又對劍道產生附加的「壞的印象」,都是劍道「功、過參半」的事實。
185109月,舊金山和平條約簽暑,日本獨立成新的國家。昭和271952)年,全日本劍道連盟重新成立,劍道改為「運動形」的再出發。「比賽.裁判」規則將之明確的制訂,將過去:粗暴的各種行為修正、禁止後,是為:第二階段的「革新」。
女子劍道的興盛和國際劍道連盟成立後,世界各地對於劍道的普及。其後,轉變成為運動化的缺點,再修訂恢復到「武道」的本旨。本人對:這些現代化的制度改變,都有相當全力的參與。
最後,總括的結論,「日本文化」的產物「劍道」,能成為誇耀於世界的,不只限於競技性的。日本首次的將劍道實現超越一般性運動形象。請各位給予劍道所持有的高度「文化性」給予肯定。
以上節錄自日本近代劍道史
武夫 (鄭延文 譯)

附錄11952年起(戰後):
全日本劍道連盟歷任會長、21
資料:財團法人全日本劍道連盟:出版:劍道50年史
  1952~1973年:木村 篤太郎(12任)
  1974~1978年:石田 和外(3任)
  1979~1982年:河合 堯晴(2任)
  1983~1984年:庄子 宗光(1任)
  1985~1992年:大島 功(4任)
  1993~1996年:景山 二郎(2任)
  1997~2013-8月:武安 義光(8任)
  2013-9~:張 富士雄(現任)
武安 義光:
  大正91910)年10月廣島縣出生,現年94歲。
  1939-3月,武藏高等學校理科,乙類畢業。
  1941-12月,戰前: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電器工學科畢業。
  1942-5月,陸軍航空技術將校,曾被派到滿洲、南洋轉戰。1946-11月回國。
  1946年起,戰後:都是政府科學技術方面的主管。也是核能,原子能專家。
武安 義光:劍道方面: 
日期
職   歷
1916-4
小學1年,開始習劍
1982-3
東京都 劍道連盟副會長
1984-6
全日本劍道連盟,常任理事
1985-6
全劍連專務理事
1997-6
全劍連會長。
1999-2
國際劍道連盟 會長。
1999-6
全劍連副會長兼專務理事。
2013-7
全劍連最高顧問。

全日本劍道連盟:年度費用(平成132001)年):例。總收入/支出:¥675佰餘萬。約NT25仟萬。
其中加盟團體47都道府縣每年須分攤:東京都劍連:¥285萬。琦玉:¥136萬。福岡:¥131萬。千葉:¥122萬。大阪:¥119萬。愛知:¥119萬。神奈川:¥104萬。沖繩:¥22萬。其他都在¥30~80萬。
這些上繳費用都是由:各縣市連盟 依入盟盟員收入支付「全日本劍道場連盟」的「年費」。
在日本玩劍道是很「傷重」的,「稱號.段位」審查.合格登記費、參加比賽費用等:另計。
以上,結束「日本近代劍道史」。 
2013-10-11.武夫 (鄭延文 譯)
附錄2:武安 義光,TakeYasu YosiMitsu.   
2013-11.劍窗刊載 (2013-12.鄭延文 譯)
國際劍道連盟KFI.會長。
前:全日本劍道連盟AJKF.會長,
現:全日本劍道連盟最高顧問。

剣窓:隨筆

2013-10在日本稽古的感想記述
作者:Gipson Stuart.吉普松.史提華德(英) 
2013-12.鄭延文 譯)

我是1999年在英國開始劍道的,8年來,幾乎是每天都有操練。有一次到日本旅行時,透過友人的介紹,去稽古。毫無頭緒,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感到緊張。
2007年夏天遷到日本定居,立即到東京的中野區興武館去稽古。稽古中也相當愉快,雖然和在英國的情況,沒什麼差別,但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的隔核。有那些相同或不相同?總是要思考、檢討。
後來又被介紹到新宿區劍道聯盟去稽古。此館有八段的先生,或大學生,層次相當廣泛,能有良好的練習效果。但是,也和當初到興武館時一樣,在稽古時,有感到不太對勁的感受。那是在稽古中覺得:〝動向〞Sabaki.和〝理合〞Ri-Ai.的「不同」。日北的〝動向〞是「順暢而快速」的,〝理合〞更是複雜而理論特多。
我一直是抱著:以自己的身高(190cm)和速度來取得優,雖然也有相當得勝的機會,但不會是「每次有效」。舉例來說:我的〝擊面〞技法和其他〝狡猾〞(Tricky)的技法被對方視破後,幾乎都是慘敗。這對我來說不但是「全倒」,而且也覺得相當的〝頹喪〞,因此對日本的〝動向〞和〝理合〞深入體會,也抱著「將來的劍技精進,必須下功夫」的決心。
又,在日本,不管任何水準層次的劍道人,不只熱衷於〝基礎稽古〞,對於:「基本和比賽稽古」都很積極的勤練。因此我深切的要從:基本、衝擊練習為重點的加強。另一方面,劍道〝形〞和〝禮儀〞,對外國人來說也是要緊的,並不是〝水準〞的問題。在外國人來說,也許都是長大了以後,才開始學習劍道。舉例來說,在日本要練習〝劍道形〞Kendo Gata時,大部份都是:提早到道場先練習〝形〞,再作竹劍稽古。在外國卻是要指定在:「特定的一個時間」,專作〝劍道形〞稽古。認為這才是重視〝形〞的訓練。
〝禮儀〞方面,在日本的道場上:有人會跨過擱置在地板上的竹劍。或是:排列等待稽古時,有人會毫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徑行插入搶先,面不改色。在外國,這種行為是會被大罵的,這種情況,使我感到〝悵然〞而〝遺憾〞。
這次能在日本參與劍道,有更深刻瞭解的機會,能正確的導向自己的劍道,真是暢快至極。例如:不限於「逼入〝Seme〞方式或擊出法」。都能巨細的感受到:「竹劍的握法,手的位置,稽古中或是比賽時的勝負思考法」。有這種概念的影響,正積極的修正我過去的習慣。這些感受,以我的日文能力,是無法表達出:如何的感謝啦!!
從現在開始,想要盡全力的配合稽古更上精進。
最後,我想要協力從事:日本與外國的劍道深入交流,互相間的「好的」或「要改進」的是否應該說出來。高層的先生被派到外國時,不只限於是國家的代表,以寬廣的視野來看,這些先生的表現,當地人可以向日本人學習到廣泛的武道領域。相對的,為何外國人會對〝劍道形〞,或武道文化那麼的重視,予以說明。也許可以互相對「劍道的認知」有更深入的瞭解。
但願劍道是一種能讓「大家愉快」的活動,是所:祈望的。

作者:Stuart.英國人,198005月生(33歲),在Syssco Systems合同公司任職。
1999年牛津大學劍道部習劍,曾代表英國參加世界盃選手權大會。從第12~15回,有4次出場。曾3次得過優秀選手獎,劍道五段。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末野榮二の劍道秘訣

2013-10-30.鄭延文先生 譯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阿母a劍士 的心聲

阿母a劍士 的心聲 菊地原 綠.著    2013-10-06 鄭延文 譯
沒有特別的社區貢獻功勞,也沒有什麼響亮的比賽戰績留下,只是因〝劍道〞的關係,能和許多人相識,使自己的人生充滿著明朗又豐富廣泛的感觀。為了感謝,讓我提筆概述。
在高校、大學時,和沒什麼名氣的社區劍道部,多多少少接觸了劍道。後來,卻是和大學時代的劍道部學員相識的人結婚。婚後,專心養育三個子女,這段時間,幾乎已經是把劍道這回事忘得一乾二淨。
並不知道阿母a有劍道歷練的十歲小孩說:「我想要學習劍道!」的一句話,於是和小孩一起加入住宅附近的社區劍道社。在這裡,和小孩相同,我還是從基本開始,從頭受教。這個道館的教師能教導我這樣粗笨的女人,實在很感謝。他們並不主張「勝負」的教導,也不必借助於〝力道〞或〝速度〞的對擊,只有透過「合理」的適應性的擊打教導,使我瞭解到劍道:有趣、美好、深澳的感性。在這個社區道館裡,聚集著男女老少的各樣劍友,好像是大家庭似的融洽。受指導先生的鼓勵、同好的支持。從教導小孩中,也學到許多「人情事故」。
結果小孩在一年後就中斷退出,所替代是我先生的加入,成為夫妻兩人流汗、操練過日子的場地。丈夫早我一年參加審查「七段合格」,當年這個審查會的會場過程、景象,至今還留下著「意味無窮」的懷念。
不管是到外館:拜館操練或是遠征其他縣市,都能接觸到充滿劍道魅力的老教導先生。又重新發現:「劍道是:藝術的最高表現」的感覺。我總是抱持著:要讓別人能看到:「劍道美」而被稱讚的〝我〞為目標,而努力的習技著。有某範士八段對我說:「妳,有機會時不擊出,如果擊出〝打到〞了,就是〝機會〞的達成」。這種說法有些「跌破眼鏡」的感覺。以前總是:想辦法引出對方先擊來時,我才給予〝回擊〞的「等待回擊法」。現在才領悟到:應該是「捨身的全力以赴的〝孤獨一擲〞的擊出」為重點的擊法,這樣才有感到「我的劍技具有寬度和深度」的歷練。
15年前,從「宮本武藏Miyamoto Musasi流祖」的「野田派Noda ha:二天一流五方」Niten Yichiriu GoHou,學習到的「形」KaTa.(一種此流的基本對劍法),此種「形」,是「動中取靜」的技法,須從頭到腳都要充滿勁力的進行對峙、操練。只要操過三次。就會精疲力盡。此種修煉的成效,似乎能夠練出「氣」的樣子似的,不只是自己的修煉成效,也是傳承武道的修煉積德。
今年五月底、六月初,有機會參加「海外劍道交流旅行團」,到德國的〝維斯巴登〞市舉辦的連續三天的綜合劍道訓練營。發現到:外國的劍道愛好家,幾乎大多數的人都有:「因年齡的增加,會使身體受傷或故障為理由,而停止運動」的傾向。所以我們這些以「日本式的.正在實踐〝生涯劍道〞的熟絡中老年人為〝示範〞」的告訴他們。這樣的交流目的,就是正在執行的〝現在的行動〞。
我都是大聲的說:「我是60以上的熟年女性,劍道授有七段者在下」。應該可以激勵德國的女劍士出來勤練。這場總計有90人,每天約有50人輪流到場參加訓練,從早到晚緊密的接受八段講師扎實的、有內容的課程。在這個廣大體育館內,使用縱向地形,全員實質的2小時連續〝運足、基本打擊〞等動作的訓練,竟無一人中途退縮,令人感動。大家都有感於參加此次訓練營,對於劍道確實是有收穫而滿足。敬佩他們的求道心,也帶有感謝遠道而來的外國指導先生們的熱心。
我們的住宿,是在這裡長年指導、支持的〝迪達 禾德〞先生的住宅。禾德先生很早就開始劍道,也是讓此地劍道扎根的先導。他展示一本多年累積的「簽名簿」,內有許多高名望的先生前輩留名。他自己感到很光榮,也有些顯得自己好像「實在不夠看」的萎縮。我們感謝、再感謝!!
我是個相當平凡的家庭主婦,多年來和劍道相伴隨身。以前總感到:六、七段的資格,好像是浮雲之物的高不可攀,努力後終於能合格。也實現了多年夢想能踩踏在「憧憬很久的京都〝武德殿〞的檜木道場」的地板上。又能攜帶著劍道用具遠赴歐洲長征。從兒子開始劍道起,根本沒想到有這些事,都是周遭的:人、事的支持,才擁有今天。也想要以真摯的心,努力的繼續回饋這項受惠。
作者:菊地原 綠(女士)Kiku Hara Midori.1949年生,64歲,水月劍友會幹事、指導員.二天一流(宮本武藏)杉並Suki nami會 幹事。杉並區劍道連盟女子劍道代表。
劍道鍊士 七段。二天一流 鍊士。陶藝家。

相當感性的一篇文章,譯者看過40年的日本劍道刊誌中,這篇敘述很有感性,願與劍友共享。(武夫)

剣窓2013-10月號。反興奮劑(藥物)委員會論壇

10月號的全剣連刊物「剣窓」看到這篇文章,由鄭延文先生譯出來,想不到附送另一篇「阿母a劍士 的心聲」登出來與個位分享。 介白

剣窓2013-10月號。反興奮劑(藥物)委員會論壇
202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被決定在東京舉辦,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選手在過去的奧運會上,沒有違反過〝興奮劑〞(藥物)管制法,是主要的原因。
刑事罪行的「法定主義」,則須規定:犯了什麼「罪」?要用什麼法條來「定罪」,須有明確的決定,就是法律的主張。
但是,劍道人都是被認為是〝品性高潔〞的修練者,不可能有犯規的行為。雖然說是「不可能」犯法。而且,劍道人如果有使用「興奮劑(藥物)」,就被認定是:「以不公平的方法參與競賽」而會被判「失格」的重大的損失。
目前,全剣連的舊式「比賽.裁判規則」:第15條規定:「使用禁藥或持有者」的規定,及同:18條規定:「觸犯禁止行為:第15條、第16條者,判定〝敗〞,給予對手〝勝2分〞,並命其退場」。但是,同細則又規定:「規則第15條之〝禁止藥物〞,卻又只規定:「另外規定」」。這是舊規則的規定,只要「使用禁止藥物」就判失格,並沒明確註明:「何種藥物」。
因此,200303月,「比賽.裁判規則」第15條:將「有使用禁止藥物或持有者,或,實施:禁止方法」修改之。也將〝同細則〞第14條:「規則第15條所規定的:禁止物質及禁止方法,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世界興奮劑防止條約」的「最新禁止表,所揭示的〝禁止物質〞及〝禁止方法〞」」的規定「加入」之。

有一例:
有某範士八段,患有糖尿病,未向TUE(有關:治療目的除外的措施單位)申請,與平時一樣的注射〝胰島素〞後,參加八段選拔賽而獲勝。卻是因「使用興奮劑」被「取消資格」。媒體也曾報導過,使得他所經營的道場不得不關閉。因此,這位範士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訴,理由是:「事前未接到〝通知〞,應是全日剣連的疏失。所以自己的「生活權才被剝奪」的主張,申請損害賠償。」全日剣連不得不花費龐大的訴訟費用和時間,與之對頌。
因此,全日剣連,國民運動大會等單位,所有要出場比賽的選手,對於:「使用興奮劑檢驗結果之判決,有不服時,得向〝日本運動仲裁機構〞申訴仲裁。可依「判定的結果給予同意」。建議該委員會附加此種同意書。如果有此同意書,使用興奮劑者如有違法,可依仲裁判決,即可消除一般民事訴訟所引起的煩瑣應訊。」

反使用興奮劑委員會(Anti-Doping Association):片岡 義夫 2013-10-11.武夫 譯.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還是回到原點了」


「還是回到原點了」

在連續兩次過了八段審查,第一次審查後,原本期望這一次能更上一層。結果竟然第一次審查都過不了。

今年五月的京都還很冷,白天15~17℃、晚上6~9℃,日本的櫻花普遍晚開和台灣剛好相反,可能是天氣冷的關係吧。為了適應環境和加強訓練,4月29日提前到了大阪,看過都道県府的全國大會之後,來到姬路市,今年有了原本希望參加京都大會出場的顏坤煌館長陪伴比較不會孤單。4月30日上午,大川 透先生安排了今年的審查員鈴木 康功範士,為我們作審查前的講習會。參加者除了我們兩人外尚有當地人士,其中一位是兵庫県會長73歲的河野 修一郎。他是畢業於日本国士館大学,當了老師卻因工作關係劍道修練停止了二十多年,所以現在還沒升到八段,年輕時是出名的選手。講習會於姬路市獨協大学劍道場進行,是一個兩個比賽場地還大的專用道場,看到日本人在運動設施的投入心裡非常尊敬,台灣的大學反而是以營利為目的,真是……。講習會完後,晚上又到姬路市劍道館和七、八段的高手稽古,綜合兩次心得,加上指導老師說OK,5月1日輕鬆的來到京都審查會場,第一天的審查會已經進行到第二階段了,兵庫的河野先生過了第一關(過了很多次了)在準備第二關的審查,靜下心來見學我沒過的二次審查,最後成績公佈有九位合格,其中有兵庫的河野 修一郎先生,73歲最年長者。真恭喜他,而我也吃了定心丸,去年11月,兩天才八人合格(合格率0.5%),現在一天就有九名合格(合格率1.3%,加上去年形不合格補考形,為十名)。並且包含了河野先生。在姬路講習會中,我是比他好很多的,所以想是穩的了,連晚上睡覺都作夢了。5月2日下午終於輪到我出場了,心想一定要好好表現,何況對手看起來了不怎麼樣。和兩位對手各打了兩分鐘,退場之後,自己就知道了結果。毛病又犯了,心急氣燥,想要很快的打出有效打擊,在沒有機會卻強行出刀,自然落空的機會就多了。有有效打擊,但無效打擊更多。八段是要求在合理之下出劍,這些道理都懂了,也過了兩次的第一關。回想還是「心」的問題,畢竟還不完全了解八段是要求什麼,有的師範要求開始後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初太刀」,有的師範說兩分鐘內只要有(一本)的有效打擊就好了,不要無頭的出刀,參考合格者的CD就很明白了。檢討的心得是平時稽古時的心態要養成考試者的方法,甚至日常生活也要有此心態。「急」不得,當然以上講的是要在 氣、劍、體,一致的打擊要領之下。此次京都大會有段意外插曲,是我要下場前看到福本 修二範士搖醒在打盹的武安會長,手指著我,心想莫非會長要看我的表現?(不要再犯了八段考試的錯誤,表現一下)。我的對手是広島的秋武 正憲教士,大我一歲,個子不高,開始後一陣對峙,他出手打我的面被我檔開,再一陣對峙,我ヤ一メ之後出手擊出一個很漂亮的「面」,三位裁判都舉手了(沒用旗子)。心是貪的,還想取得第二勝,不久時間就到了(從敬禮開始120秒)。下了場互相再坐禮致意之後,忽然有一位不認識的日本人,前來打招呼,當時以為是粉絲,應付一下,他說以前在台灣的台北美上美日本公司,我馬上想起是吉岡先生,已經三十幾年沒見過的人了,都忘了他的長相,也變了許多,更是意料之外的事。他是我的客戶,幫助我當時很小的公司很大的人,也參觀過我的劍道比賽大會,平常交情也不錯,只是後來因工作關係調離台灣,再也沒連絡過。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會參加京都大會,而出場也只是三天當中的兩分鐘,可見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與決心來找我。三十年不見的好朋友突然見面,心情可想而知,正在含著淚水高興聊起當年時,有人拉了我一下說「會長在找你」,原來武安會長跑來選手席這裡來找我,握著我的手「許さん、すばらしい"面"ですね~、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真感到無上的光榮,八段失敗的心情一掃而空。原本要參加京都大會出場的顏坤煌館長也參加了朝稽古及多次的合同稽古,和許多七、八段的劍友交流,多少彌補因故不能上場的遺憾。這次除了顏館長之外,何明華先生再次上場,表現不錯,另外有幾位年輕劍友自費前往見學,提昇自己劍技與觀念,難能可貴。人生際遇變化無常,學習劍道卻給了我一條長遠的道路,遵循目標、克服困難、努力向前、常有收獲、得失之間,依心境抉擇,而有喜怒。正正實實的打擊、劍正、心正,朋友就多了,酒逢知己,他鄉遇故知。真是快樂的人生。


※影片部份是由林益誠先生提供。


審查一


審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