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氣」的本體 譯者:曾海雄

所謂「氣」到底是什麼?在言及劍道之「氣」以前,首先非要知道它是什麼不可。

從結論說,「氣」就是(1)「能源=エネルギー“Energy”」(以下均用原文エネルギー表示) (2)「意識」 (3)「意志」三者之複合體吧。

古今以來日本人(大凡亞洲人也是同樣)在日常生活裡,都與「氣」有密切地關係著,從前的日本人在沒有先入為主的意識下,很自然的接受「氣」的說法,但現在的日本人,對「氣」的說法有隔著距離的看法,這個差別是從哪裡來呢?就是從明治時代之文明開化以來,西歐的文物思想急速的進入,使日本人想法之根幹,傾斜於歐美的實證主義而變質,故有「不能證明的東西是不存在」或「看不見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這種想法,在不知不覺地支配著日本人之頭腦之中,但對「氣」的想法雖異,現在的日本人依然與「氣」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實際上「氣」在言語上也很頻繁而自然地被使用著,這是眾所周知之事。

把「氣」作成單語使用的地方很多,且對各個單語裡的「氣」字的意味,從未感覺有詮釋的必要,而自然地使用著,為要使知道,「 氣」的本體,在此非要把這些來舉例分析不可,在這一節的開頭所說過,把構成「氣」的三要素為基本,將單語裡凡有「氣」字的言語均予分類如下:
  1. 1有所謂「氣重、或輕」「 氣塞」「 氣強」「 氣弱」等所講的氣,其構成要素,可說大半是「エネルギー」,而把「氣」改稱為「エネルギー」其意味可說完全不變,在此範疇內尚有「消沈之氣」「負氣」「 洩氣」等可舉。
  2. 2「 關心之氣」「耽心之氣」等「氣」乃「意識」方面的意味較強,同樣也有「掛心之氣」「注意之氣」等可舉。
  3. 3「有欲為之氣」或無、「有附和之氣」或無、這些「氣」乃表示「意志」方面之「氣」。
  4. 4「煩心之氣」「怒氣」此所表現之「氣」為「エネルギー」與「意識」同等地存在,而「應變之氣」可說「エネルギー」「意識」「意志」三者皆有,又如「心氣變換」、「放心之氣與否」「回心之氣」「轉意之氣」「茫然之氣」「氣長」「氣短」「氣漲」「氣鬆」「歉意之氣」「會心之氣」「動向之氣」又武術裡有「氣合」、「氣勢」等等所言之「氣」大多皆為此三要素混合之「氣」也。
就以上說之各種「氣」視其性質是近於「エネルギー」或是「意識」及「意志」之程度如何而分。總之、所言之「氣」或多或少皆關係著「エネルギー」,上記( 2 )節裡所說之「關心之氣」的「氣」的場合,對其關心的方法與結果,隨即影響著自己的「エネルギー」之分配與釋放。又( 3 )節裡「有欲為之氣與無」產生時,其「氣」的結局就是「エネルギー」至為明顯。

雖說是「氣」,可知大部分皆可改稱為「エネルギー」,因此我們對「氣」的意味,所持的神秘印象已經冰解了,那是因突然帶著科學的色彩而出現之故。

「氣分」良好與壞,是「氣=エネルギー」之流動良好或壞而己,「氣分」從字意上說,就是指其人之「エネルギー」「分配比例」而言,「氣持=心情」也同樣,因「エネルギー」之持法而異。「氣質」是說「エネルギー」之質。與人「意氣不合」是因「エネルギー」之質各異,而相反地不能融合之故,若「エネルギー」之流動暢正的話就是有「元氣」,而精神充沛及「正氣」,而流動遲滯就會「病氣=生病」流動異常或狂逆,就會成為「狂氣」或癡巔,而所謂「天氣」乃指自然界、天上之「エネルギー」之狀態也。

現代的日本人對「氣」的存在,只認為是觀念上的東西,反而對「エネルギー」這個外來語,倒成為非常親切的言語,而其所表示的概念,誰都能理解,殊不知此乃自古以來所說的「氣」大半已被說中而不察,甚至把「氣」與「エネルギー」兩者當成了個別之物耳。

現在已知「氣」非存在於觀念上,而是有「エネルギー」這個實體之物,對於將「氣」使用在各種單語中的原來之意味,就不難解釋了,只把上述之文字照讀就能瞭解意味了。

最後對於把「氣」有關連的,「靈方面」的或「超能力」等,把它來整合說明。

筆者對這方面,是無任何談論資格,但至少可以說是與「エネルギー」有很大關係的。

已經知道靈的存在,可在「電器エネルギー」作探知的事,又「超能力」也是,使用「エネルギー」的一種方法,作為感受的手段已無致疑,在「靈的方面」所表現的「エネルギー」,是否就是「靈」,或是發出「エネルギー」的大源頭有「靈」的存在,尚在未明之中,但如果「執念」能生出「怨靈」是事實的話,在此所表現出的「エネルギー」至少可說有「意識」與「意志」混合其中也不為過,也許將來進一步研究,能把這種現象作理論的說明之日,當會來臨吧。

劍道八段審查會寸評 <鄭延文>

劍道八段審查會(實技)寸評。
劍窓2011-6月
林 邦夫HaYaSi KuNi 0' . ET 2011-6 譯註

站在審查員的立場,容我簡述:1次及2次的八段實技審查觀點。
此次合格的劍士,想必都有下列的優良表現,
  1. 1 姿勢:有「把持著」的氣勢。KaMaE No A Ru
  2. 2 間合Ma Ai(距離)的取捨恰到好處。
  3. 3 從"逼攻Se Me"才"擊出"的"時機"有捉到。
是具有"砍切"擊出力(勁)道,而「很自然的具備著有“殘心"的展示」。
由以上1~3所構成的「成為一體」的流程,可連動完成到"下一次"的攻防的連結。在僅有的2分鐘「對峙」中,有充實的氣勢,有較少的「崩潰」狀,而「擊技」就自然的被展現。即能創造出:「沒有:浪費、勉強(無理)的擊刺」之「劍風」。這種「展現」,即可想像為:就是要"擊到"審查員的"心"(想要的)。

另外:此次未合格的劍士,可能是:沒有"擊到"審查員的"心"吧!。
綜合的結論是;可能沒有依照「基本」的"要求"動作。這樣可看成如下各點:
  1. 1 "面"、"胴"的「繩仔」沒有「正確的綁結」 (不能有紐轉)。
  2. 2 劍道 衣、袴的穿戴,可能「不是很“確實"」。
  3. 3 竹劍的「握持」方法,可能不很正確。
  4. 4 「間合MaAi(距離)」是否"太近"了。
  5. 5 從「發聲」的狀況,看不出有"充滿氣勢"。
  6. 6 「逼攻SeMe」太軟弱無力,對方並未「潰散」,而就"擊出"。
  7. 7 「擊出」後,衝出"太遠",致「間合MaAi(距離)」拉開太多,再"擊出"的機率疏離。

劍道因年歲的增加,劍技可能同時會更"精進"。如果「稽古」的方式有"錯誤",就可能
無法更進一步的精銳。因此,宜拉開成較遠的「間合」來稽古。及,再從「基本」的方
式,開始從事「稽古」。
提供參審者,有更進一步的精進。謝謝! !

* * * *

劍道八段「劍道形」審查會寸評。劍窓2011-6月
小林 三留KoBaYaSi Mitz ToMe 述. ET 2011-6 譯註

全體參審者都有:以"理合"(合於原理)為基礎,充滿氣勢的受審,而全員「合格」。
劍道“形",是操作「劍法」的原理、原則。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會「外形」的"劍道形"就認為是:已經會"劍道形"了。這是不對的。
「形」是:攻方擊來任何部位,都能隨時「應對的回擊」之「實踐」才對。

先師:高野佐三郎先生,在高齡時,與弟子們的「形」之練習時,常常將順序變更的對峙「擊出」。其弟子們就說:「這位老劍客最近有“痴呆症"的現象,所以順序才會弄錯(變更),實在很困擾」。其實不然,高野先生是:在“形"的練習中,考驗弟子們的「應變實力」才隨時變換順序的。這才是真正的“形"的「實用」練習。

古云:「"形"者(則)如稽古,稽古者(則)如"形"
KaTa Wa KeiKo No GoToSi. KeiKo Wa KaTa No GoToSi
由"形"來學習「理合(合於原理) ,將"稽古"活性化,應予認真的練習。
祈望各位劍友更上一層。謝謝! !